關於我自己

苦悶的上班族一個。下班後,拍拍照,聽聽音樂,看看影片,不亦快哉!

總網頁瀏覽量

2012年10月12日 星期五

西螺大橋,此路不通!

上個月月底中秋假期回老家,在省道看到西螺大橋封閉避的訊息,中秋那天中午特別過去看看,這座大橋變的如何了?

這次封橋的真正原因是替換鏽蝕的鋼樑,及重新粉刷鋼樑,可以參考下面的新聞:
西螺大橋鏽蝕 封橋半年整修 Yahoo!奇摩新聞



而封橋的假原因我剛剛才發現,因為在Google Map中的西螺大橋斷了(大誤),不信,來看看2012.10.11的Google Map(Google Earth Mode)捉圖:
 來看中間的部份,少了一節,看到了嗎?

角度低一點,放大一點,這可是世界少有的懸空設計,而且車子開到這裡可是要像演電影飛車才能過橋啊!
轉180度,往出海口的方向看,再來一張。

這個3D模型是誰設計的啊?改快修正吧!不要老是笑 IOS 6的地圖多離譜,Google 自家的有時也會出包啊!


 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
以下這些是去年拍的,先看看當時尚未封橋的樣子。都是在西螺大橋的西螺端拍的。
西螺大橋橋頭。

礙眼的分隔島。

好天氣拍照,真舒服!

在河床往上拍。

自行車道是最近這幾年才有的。沿者河床可以一路騎到高速公路的「中沙大橋」。

常看到有人就這麼趁著沒車時站橋頭拍照。

不然就是像這樣躲在旁邊拍。(那我是怎麼拍的?站的遠遠的,放大拍!橋頭有個大轉彎)
看到右下角那個可疑的圖示嗎?

近一點看。

再近一點看,當年這個圖示在西螺大橋被漆成紅色時,曾被偷懶的工人整個漆成紅色。(可以在這個 陳凱劭的BLOG  西螺大橋:唬爛的中美合作 看到當年的醜樣),另外,西螺大橋的顏色原來不是紅色的,印像中是鐵灰色的。) 其實這條橋應該是「日中美合作」才對,有興趣可以看一看這一篇文章:「在濁水溪上架西螺橋是一種社會運動」北投埔林炳炎,在那篇文章的圖片可以看到西螺大橋有鐵軌的相片,是的,西螺大橋以前是有火車在開的,台糖的小火車。

為何說是「日中美合作」呢? 引用WIKI 「西螺大橋」的說明:「 西螺大橋於1937年(昭和12年)開始發包興建,日治時期主要的建設部分為橋墩,方法是先以鐵條綁出橢圓形空心板模,接著灌漿抽沙來加重重量使板模下沉,如此反覆作業,使每座橋墩的基樁高度約二層樓高,32座橋墩於1941年完成,之後因戰爭鋼材挪作他用而中止建設,成為未成道路。國民政府遷台之後,在美援下於1952年5月29日再度開工。

下面這幅畫是老爸的朋友畫完送給我老爸的。在西螺大橋橋墩完成後畫的,躺在老家好幾十年了,不是什麼名畫,可是很有歴史價值,翻拍給大家看看當年的景觀!



看到左下角那個可疑的圖示嗎?

上次忘了拍,這次只拍到施工版,United States Steel
圖取自wiki
The United States Steel Corporation  Wiki 這家公司現在看來還在喔!
USS 官網


橋旁的解說牌。

側面來一張。

側面再來一張。

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
以下的相片則是今年中秋那天中午拍的。來看看吧!
西螺大橋,此路不通!


橋頭右方現在成了西螺大橋公園。





施工中的橋下,上方橫向樑柱那種除去紅漆出現的灰色,應該才是大橋本色!

橋墩本色,西螺西瓜以前也是很有名的。

被漆成白色的橋墩。

一望無際的橋墩。

遙想當年,在完工當時(1952)是僅次於美國舊金山金門大橋的世界第二大橋,也是遠東第一大橋,曾經是南北交通的必經之地。年華老去後,現在轉型,只有小車、機車、自行車、行人才可以通行,有時則是封橋拼觀光:「大橋文化節」。今年是通車六十年,經過這次的拉皮手術,再拼個一甲子應該沒問題吧!

最後,再來看幾個相關連結。
西螺大橋的故事  蘭文里  中央研究院數位典藏資源網
這應該是官方版的故事。

當年這條橋的重要性,使它出現在紙鈔上。
圖片來源:wiki   第一套橫式新臺幣



唯一出現在紙鈔上的橋樑—西螺大橋 臺灣月刊雙月電子報99年4月號-


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在網上找資料,看到了詩人余光中也曾為它寫了一首詩:

西螺大橋 / 余光中  引用自文化部兒童文學館 


1 則留言:

  1. 西螺大橋已經過了一甲子了,要整修比較安全。

    回覆刪除